本會創立緣起

本會創立緣起

能量醫學在台灣

鍾傑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創會會長

西洋醫學可概分為內科和外科兩大類,而內科偏重於化學,外科則偏重於機械,兩者都忽略了人體還有物理性的另一面。反觀中國的醫學以「氣」為主,而「氣」究竟是甚麼卻很難令人瞭解,更難舉出令人折服的證據,若從物理的角度來看,把「氣」看作是「能」,那麼就不難瞭解到中國醫學是一種以能量為基礎的醫學了。本文將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瞭解能量醫學發展在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中國的醫學一直建立在能量的觀念上而不自覺,也不為西洋醫學所瞭解,西洋醫學概略地可分為內科和外科兩大類,內科偏重於化學性的瞭解與應用,也可以說內科是建立於化學的觀念上,因之亦可稱為「化學性的醫學」,外科則偏重於機械性的瞭解與應用,建立在機械的觀念上,是亦可稱之為「機械性的醫學」。

    中國的醫學可以說是偏重於物理性的瞭解和應用上,它以研究「氣」為主﹔「氣」是一種物理現象,從物理學的觀念來看,可以把它比做是「能」。能量的表現和傳遞可藉助波長、頻率,而能量的「共振頻道」也可以用來解說中國的經絡現象。中醫常用「氣血」一詞,「氣」指的是能﹔而「血」指的就是「質」,故「氣血」的含義實際上指的就是物理學上「質能互變」的觀念。從這個觀點來說,中國的醫學理論,尤其是針灸,可以說完全是建立在能量醫學的觀念上。由此不難瞭解中國醫學和西洋醫學兩者由於立足點的不同,才會格格不入,形成完全不能相容的對立。其實,中國醫學研究的重點是表現出來的現象,而西洋醫學研究的重點卻是表現現象的實質。一個是有形的,一個是無形的,兩者之間又是相互依存而無法分開。引用中的國陰陽學說來解釋的話,中醫是陽,而西洋醫學便是陰,兩者對立而相依,找出其中的依存關鍵,人類的醫學必然會更上一層樓。

50年代美國磁能專家Albert Roy Davis發現不同的磁極會引起不同的生物效應,同時也體會到中國醫學陰陽觀念的奧秘,首次開啟了能量醫學的大門。這個觀念雖然引起許多科學家的注意,卻未受到適當的重視,因而一直滯留不前。

    60年代中國大陸將針灸技術運用在止痛麻醉上的事實為西洋醫學帶來莫大的衝擊,70年代因而風靡了全球。這個時期由於大家仍未重視能量醫學的概念,醫學家和科學家都從解剖學、組織學的觀念去追尋答案,希望能從實體結構上找出穴道、經絡的構造,終於無功而退,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韓國金鳳漢博士的鳳漢小體的錯誤描述。

80年代對針灸作用的機轉研究慢慢從解剖組織結構走向生物化學。   

    科學家發現到針灸引發人體內分泌、腦內啡及一些體液的變化,從而進入了神經化學和神經內分泌學、神經體液學的境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國李卓皓博士腦內啡的發現。同時,生理學的研究也開始積極參與,慢慢由電能的觀念開始轉入今日能量(或稱能場)醫學的領域。日本中谷義雄博士的良導絡、西德傅爾博士的皮節儀、以及德國哈尼曼博士的同類療法重新受到重視都是典型的例子。

 

    在台灣,1980年以前對中國醫學「氣」的研究與瞭解仍停留在電針刺激上,尚無能量的觀念。日本的良導絡雖早在1965年左右被引進台灣,卻未受到醫學界的重視。1970年西德傅爾電針的觀念引進台灣也未造成影響。1980年以前,同類療法的觀念也無法在台灣找到立錐之地,直到1981年台北榮民總醫院針灸科主任鍾傑開始對良導絡、傅爾皮節儀和同類療法發生興趣,才開始把這些在現代醫學看來似是而非的理論以中國醫學的思想體系加以整合,而開創了能量醫學的雛模。

    1981年榮總針灸科創用生物電能(Bio-electro-energy)一詞,並於次年(1982)設計了電針機,定名為VGH-82A。同年經由夏威夷崔玖博士的引薦邀請比利時人安徒加佛龍(Andre’J.Godfirnon)來台介紹克里安(Kirlian)能場攝影診斷,正式引進能量攝影技術。同年反射學在台灣也開始復甦,其中最負盛名的若石健康法也成立了國際若石健康研究會,並於1988年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辦國際大會向世界進軍,自此每2年在一個不同的國家舉辦一次國際大會,從不間斷,更是難能可貴。1983年邀請西德舒玆(Schudlt)醫師來台作一系列的傅爾電針皮節儀(EAV-dermaton)診療介紹,是為傅爾電針之正式引進。1984年經美國鄧琴言(Katrina Teng)醫師之引介,邀得華裔傅爾電針專家古威廉(Willem Khoe)作更深層之傅爾電針介紹。1985年美國唐肆文(Yiwen Tang)醫師應邀前來介紹傅爾電針與同類療法之結合應用,能量醫學的觀念逐漸形成,同年筆者發啟成立生物能學會,惜因參加的專家不足,而無法將會務在學術上作有力的推展。

    「能量醫學」一詞最早在何時、何地、由何人提出無法考據,最少在台灣是由筆者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於1984年首先創用,並定「秦」為生物能的測量單位(發表於英文針灸研究季刊,1984年10月,第8卷第4期),綜合了傅爾電針及良導絡等儀器的設計理論,而於1986年設計出測量生物能量的儀器,定名為「秦值測量儀」。首篇500人的平均秦值結果論文在1988年10月美國針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第16卷第4期發表,秦值測量儀受到美國生物能醫學會的重視,夏威夷林明佳(Frek Lam)醫師就秦值測量儀及其他各種針灸穴位電位測量儀以及西德傅爾電針(EAV-Dermaton)加以比較評估,評估結果於1988年發表於同期之美國針灸雜誌,秦值測量儀之標準從此受到肯定。台北榮民總醫院針灸科於1988年元月改名為傳統醫學研究中心,有系統的展開能量醫學在臨床應用之研究。同年台北至憲企業有限公司取得俄羅斯ARDK經絡診斷儀之全球代理權,此項科技是蘇聯太空科學家將太空探測技術與中醫經絡穴道理論結合,以一定的電壓撞擊穴道來取得穴道反應訊息之平均值,作為人體器官系統的能量診斷標準的儀器,1995年開始研發網路系統,目前正在擴大研發網路遠端醫療系統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1989年10月美國生物能學會醫學會在夏威夷聯合舉辦第1屆國際生物能醫學研討會,我國許多對能量醫學有興趣的專家學者前往參加盛極一時。 

    1990年財團法人國際醫學基金會在台北成立並籌組多元性診所,以促進能量醫學臨床應用之研究。1993年中華民國能量醫學會正式成立,同年由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醫工中心、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研究中心、國際醫學科學研究會在國科會國際合作處,工程科技中心生物處之協助下舉辦了微波人體影像與生物交互作用研討會,邀請蘇俄太空學家古拉葉夫(Gulaev)所長,貝特斯基(Betsky)教授,安托諾夫(Antonov)教授主講,ARDK的觀念才正式引進學術界。90年代人體磁能的觀念重新受到重視,1993年5月中華生命科學發展協會成立,展開兩岸的生命科學、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交流。同年8月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成立,對生命磁場、人體特異功能等現象開始做有系統的科學研究。1995年友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自美引進治療用單極磁寶,其他日本的種種磁療器具更紛紛上市,多如過江之鯽。1996年楊奇峰醫師自德國引進美籍匈牙利人Nelson博士的量子生物信息測定儀,同時順勢醫的觀念也開始走向臨床應用。以順勢療法觀念製成的量子果汁,化裝品,止痛劑,減肥膏等相繼面市。波動能科技開發公司也與日本國波動能科學技術會社合作,開發出符合世界長壽村,自然界能量的飲用水。2000年順勢療法醫師楊緯謙成立順勢健康法推廣協會,使熱衷保健人士更多了一項選擇。通常商業界總是比科學界的腳步要快上許多,今日市面上充斥著磁能、磁場、生物能場、能量等等產品,其宣傳的噱頭遠超過科學界的認知,品質亦良莠不齊,自然也為社會帶來許多困擾,更為醫學界製造了許多問題,也為能量醫學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障礙。

    任何一種科學的發展,在某一段時期,也必有某一段時期的上限,推動者務必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小心謹慎地去謀求進步,還得瞭解當時的民智、民情,脚踏實地的開拓者,尚會遇上許多無法理解的困擾,更何况有任何過份的自我膨脹,誇大渲染的成份,必然會帶來現今醫學界對氣血醫學(也就是能量醫學)發展的阻礙與挑戰,一旦氣血醫學被認為是醫學上的義和團的話,那麼能量醫學又不知道要淪入萬劫不起的深淵多久,才能東山再起。

    在邁向21世紀的今天,中國的氣血理論藉「能量醫學」也就是「氣血醫學」的觀念得以較具體的表現出來,使中國的「氣功」亦得到科學的印證,似乎為明日的醫學找到一線曙光。2002年9月Bioliving哈納門團隊成立,將法國BOIRON順勢藥物藥廠正式引進臺灣,2005年6月成立以順勢醫學為主題之順勢診所,有系統地嚴格培訓順勢療法醫生。2003年台灣的「秦值測量儀」與大陸重慶「同康科技公司」合作,開發量子共振信息在秦值技術上的運用技術,又將為台灣能量醫學的發展建立新的里程。2005年8月台灣出現第一件有關能量醫療之司法案件,目前仍在審理程序中。2005年10月國際中醫師蘇永安以CLE能量水的研究,在德國海德堡國際信息能量醫學大會中,受到肯定與重視,Taiwan’s Energy Water因而在海外大放異彩,引起眾多國際權威學者的關注。創新的領域原本就沒有常規可循,也往往是良莠不齊,有用無用,是真是假,又是否有真正的實用價值,都待時間與專家的考驗和印證。

    筆者是台灣能量醫學的早期推廣者之一,就其經歷所見作了回顧,難免有掛一漏萬之處,讀後如發現有錯誤、遺漏或有所補充,尚請不吝來函指教,使本文更臻完備,冀能在將來作為台灣能量醫學發展史之一項有價值的参考文獻。